当前位置:首页 - 馆内故事 - 正文
馆内故事
一个关于收藏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20/11/17 11:57:58    
 

乱世藏金银,盛世收文物。收藏热持续升温,从富商巨贾到普通百姓,有的为了倒手牟利,有的为了愉悦身心,各种文物古董拍卖会成交量持续走高,各个中小城市也都有古玩地摊市场。周末假日到地摊上转转看看,也是个乐趣。

说到文物收藏就不得不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,我们看到一件文物,不管是瓷器、玉器、字画或其他杂项物件,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?这个东西是不是假货、是不是赝品。古玩行说得比较含蓄,人家说某件东西“真不真”或“对不对”,如果是赝品的话,叫“不真”,而不说“假”,这样显得多委婉。

听一个收藏界的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和大家分享一下。首先说明,这个故事的真伪我无从考证,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实实在在的。无论故事真假,它传达的道理是真的。

有个人买了一幅清末故宫散失的宋代名画《郊野图》,此画乃传世孤品。这个买家花高价买入,既想转手牟利,又爱惜名画舍不得忍痛割爱。他想到一个法子——造假。因为此画为传世孤品,没有同类画作比对,真伪不好确定。无奈,这个主儿本人并不会画画,怎么作假呢?他不会画画,可他真会动脑子。

他首先花尽心思,买了与古画几乎同年代的旧宣纸,作假就要从细节上不露蛛丝马迹,保证基础工程过硬。他大概买了七八份作伪画用的古旧宣纸

反正是造假,索性多造点呗,他一下大概造了八份赝品,经过是这样的。

第一步,他找到一个画画的高手,给他临摹这幅画的图画部分,注意呀,画画的人只负责里面图画部分,其他事情一概不管。

第二步,找到一个书法的高手,专门临摹古画上的书法字迹,在画好的画作上临摹题字。

第三步,找了一个篆刻高手,把古画上所有的印章仿刻出来,然后钤印在临摹的画作上。

第四步,找了一个装裱的高手,完全按照古画的装裱方法和样式,把临摹好的八份画作装裱。

第五步,找了一个做旧古画的高手,将八幅临摹的仿品做旧。

如此这般,一份八胞胎的《郊野图》高仿品就问世了。这个藏家很有心机,出手前为了保险,也为了增加自信,更为了给自己造势。他专门找到古画鉴定的行家,请专家鉴定一下仿品“《郊野图》”的真伪。行家一看,惊讶不已,“这就是故宫失散文物名录中的《郊野图》呀”。剩下的事情,就是找买家了。

这个环节是关系到前期成本能否回收并盈利的关键,当然要慎之又慎。重要文物的一个首要特点就是稀有性,数量有限,甚至就是绝无仅有的孤品,如果一样作品又两个或三个同时出现,必有假货无疑。

这个造假的家伙深谙此理。他分别通过古玩行的经纪人,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台湾、香港和新加坡找了七个买家,以一个低于同类作品市场价格的价钱出手转让,七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买主几乎同时交易付款。七幅高仿《郊野图》顺利出手,赚了个盆满钵满,剩下一幅仿品自己挂在家里,真迹好好放在保险柜里。事情至此堪称完美的结局。

后来,七个买家中一个,急于转卖牟利,通过拍卖行出售此画。拍卖行公告一出,其他的几位买主坐不住了,怎么回事?都以为自己手里的是真迹呀!最后一对头,此事才穿帮!事情最后怎样,哪位老师没说,我也不得而知。

那个造假的人肯定心路不正,这点必须受到谴责和批判,涉嫌诈骗违法也应当承担责任。但有一点很值得思考,一个不会画画、写字的人,何以能造出八幅名画的高仿?他懂得让最合适的人去干最适合的事情,他做得是整合资源的策划工作。技能固然重要,动脑子更能创造价值呀!但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,他的小聪明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。

 
主办:石首市博物馆
鄂ICP备15020208号-2  版权所有
Copyright 2016-2018 www.gsmlbw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安备案号:421081020000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