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文史天地 - 正文
文史天地
【将相吏民】蜀汉政权的庲降都督(上)
发布时间:2020/9/24 11:10:13    
 

汉末乱世,风云四起,王室衰微,军阀混战。曹操继董卓之后,挟天子以令诸侯,四处征伐,剿平群雄,统一北方。刘备起于布衣,与各路英雄一较长短,依据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战略,舍中原四战之地,西入巴蜀,据剑阁,临三峡,恃险以守,雄视四方。孙权据有江东,席父兄之余荫,席卷荆、扬、交、广,巍然为一方霸主。当此之时,汉帝虽存,守位而已,天下十三部州,皆为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人占据,后世称之为“三国鼎立”。三国之疆域,曹魏最大,占据东汉之司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豫州、徐州、兖州、凉州、青州以及扬州、荆州江北之一部。孙权建立的东吴,疆域次之,占据了东汉末年的荆州、扬州的大部,交州的全部,后又从交州中分出海东四郡成立了广州,故孙吴号称有四州之地。三国之中,蜀汉的疆域最为狭小,仅据汉末益州之地,刘先主初入益州,都于成都,复于南鄙设庲降都督以统南中诸郡,刘氏先后立都督凡四,除庲降都督外,尚有永安都督、汉中都督、江州都督,但是除了庲降都督,其余三个都督辖区都不统郡,所以蜀汉的庲降都督虽非州名,相差亦无几矣。蜀汉政权共统郡国22个,辖县146个,庲降都督统辖南中7郡,地位非常重要,非重臣不可担任。担任过庲降都督的蜀汉大臣中,既有安远强志的邓方,又有实心任事的李恢,还有智虑深远的张翼,此外马忠、张表、阎宇、杨戏、霍弋等人,也都在南中地区长期任职,为蜀汉政权南中地区的发展稳定,做出过重要贡献。

一、安远强志的邓方

庲降都督,全称为大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长官。常璩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“建安十九年,刘先主定蜀,遣安远将军、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、庲降都督治南昌县。”顾名思义,庲降为招徕、降服之意。庲降都督统辖的南中地区大约是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的广大地区此地距离成都1000余里,虽然与巴蜀地区声息相闻,物产相资,经济、文化联系相当密切,但是少数民族众多,天高地远,不服从王化,夷、汉冲突时常爆发。但是南中地区战略位置重要,“定南中,然后可以图巴蜀,固巴蜀,然后可以图关中”。故刘备入蜀后,按照诸葛亮“南抚夷越”的军事方针在南中“立此职以总摄之”。

蜀汉政权的首任庲降都督为南郡人邓方。邓方,字孔山,荆州南郡人,早年以轻财果烈知名,刘备领荆州,被辟为从事,成为刘备的重要助手之一。益州牧刘璋因为畏惧张鲁,力邀刘备入蜀相助,刘备于是率领庞统、魏延、黄忠、邓方、卓膺等文武大臣,领兵万余进川。后刘先主与刘璋反目,斩杨怀、高沛,夺白水关,进攻涪城、绵竹,邓方一直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。刘备平定益州后,提升邓方为犍为属国都尉,后改易郡名,为朱提太守。因为南中地区,距离成都非常遥远,且夷汉杂居,少数民族常有反蜀斗争。为了稳定蜀汉政权的大后方,为北伐关中奠定基础,需要派遣重臣留镇南中,所以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刘备升邓方为安远将军,领庲降都督,驻节南昌县(今云南镇雄)。邓方早岁为荆州从事,属于文官序列,主督促文书,察举非法。进入益州后,又担任犍为属国都尉,成为比两千石的武职,执掌为治郡兵,备盗贼,且领有属县,掌治其民。因为邓方跟随刘备较早,且资兼文武,为刘先主的心腹重臣,所以庲降都督一职设立后,刘备首先考虑的都督人选即为邓方。而邓方也不负先主的期望,到任后“允休允烈,轻财果壮,当难不惑,以少御多”,妥善处理民族关系,深为少数民族所信服,夷汉敬其威信,使得刘备的政令在南中地区畅行无阻。邓方一直在庲降都督任上任劳任怨地干至章武元年(221年),鞠躬尽瘁,死于任所,为蜀汉政权南中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二、实心任事的李恢

李恢,为蜀汉政权第二任庲降都督,其在任上最大的功绩在于协助丞相诸葛亮,平定南中地区大姓高定、雍闿、朱褒等人的叛乱。李恢,字德昂,建宁俞元(今云南澄江)人,属于益州本土势力,为南中大姓。刘璋时为郡督邮,李恢的姑夫爨习为建伶令,有违法犯禁之事,李恢受到牵连而被免官。当时的太守董和以爨习为方土大姓,将此事压制下去,并且推荐李恢到州里任职,走至半路,听闻刘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。李恢知道刘璋暗弱无能,必定失败,于是讬名郡使,北诣先主,遇于绵竹。先主赞叹李恢的机敏与智慧,于是带李恢一起到了雒城,并且授意李恢到汉中交好张鲁的将领马超,马超遂投降刘先主,逼降成功了刘璋。成都既定,李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,刘备自领益州牧后,任命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,执掌选用官吏。后为亡虏所诬,说李恢谋反,有司要将李恢下狱,刘先主知道李恢是遭人诬陷,不仅没有罢免李恢,反而升迁李恢为别驾从事,李恢对于刘备的知人善任,心存感激。

章武元年(221年),庲降都督邓方卒,刘备问李恢:“谁可以替代邓方?”李恢回答道:“人之才能,各有长短,故孔子曰‘其使人也器之’。且夫明主在上,则臣下尽情,是以先零之役,赵充国曰‘莫若老臣’。臣窃不自揆,惟陛下察之。”先主笑曰:“孤之本意,亦已在卿矣。”于是拜李恢为庲降都督,使持节领交州刺史,住平夷县。从此时刘备封授李恢的职务来看,李恢的庲降都督除了统辖南中地区,还有染指东南交州地区的倾向,当时的交州为士燮兄弟占据,实力并不强大,曹操、刘备、孙权都想据而有之。待刘备伐吴失败,病逝于白帝城后,南中豪强高定恣睢于越巂,雍闿跋扈于建宁,朱褒反叛于牂牁。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,率领主力大军征讨越巂,而李恢率领一支偏师从小路攻打建宁。南中诸县叛军汇合之后,把李恢的军队包围在昆明。当时李恢的军队数量少于叛军,又与诸葛亮率领的官军主力失联,于是李恢散布假消息给叛军:“我的军粮马上就要吃光,正计划退军,而且我也是南中大姓,今天回到故土,也不打算再去成都做官了,想和你们合兵一处,一起对抗官军,现今以诚相告。”叛军相信了李恢的话,对李恢的包围松懈了。李恢趁机主动率军出击,大破叛军,追奔逐北,南至槃江,东接牂牁,与诸葛亮声势相连。南土平定,恢军功居多,封汉兴亭侯,加安汉将军。蜀汉大军撤回后,南夷复叛,杀害守将。李恢又亲自带领驻军讨伐叛逆,锄尽恶类,迁徙带头叛乱的少数民族豪帅于成都,让少数民族缴纳耕牛、战马、金银、犀革作为赋税,充继军资,使得蜀汉政权费用不乏,国库充实。

三、智虑深远的张翼

蜀汉政权的第三任庲降都督为张翼。张翼,字伯恭,犍为武阳(今四川彭山县)人,出身于一个历代仕宦的家族,亦为益州本土势力,其高祖父张浩,曾担任东汉的司空,张翼的曾祖父张纲,曾担任汉王朝的广陵太守,皆有名迹。刘先主定益州,任命张翼为书佐。建安末年,张翼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江阳县令,迁涪陵县令,因为政绩卓著,又被升迁为梓潼太守,成为两千石的高官。其后数年,累迁至广汉太守、蜀郡太守。蜀汉建兴九年(231年),张翼被朝廷任命为绥南中郎将,领庲降都督,正式成为蜀汉政权南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,但是由于“张翼持法严,不得殊俗之欢心”,致使南夷豪帅刘胄背叛作乱。张翼举兵讨伐刘胄,双方开战在即,张翼却被中央召回成都问责,时在建兴十一年(233年)。张翼的部将们都认为:你赶紧去成都觐见皇帝,叛乱留给继任者平定。张翼却说道:“不行。因为蛮夷叛乱,朝中有人认为我履职不力而将我征还。但是继任者还没有来,我应该运粮积谷,训练军队,部署平叛,岂能因为被朝廷免职而荒废掉公事?”于是统摄不懈,直到继任者马忠到来才从容离去。继任庲降都督马忠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,击溃刘胄叛军,使得南中地区恢复稳定。丞相诸葛亮听说这件事后,对张翼的所作所为,非常认可。诸葛亮北伐中原,大军前出武功,任命张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,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五丈原对峙。诸葛亮死后,张翼被升迁为前领军,追论讨平刘胄的功劳,赐爵关内侯。

延熙元年(238年),张翼入朝为尚书,稍迁建威都督、假节,进封都亭侯、征西大将军,成为蜀汉政权的高级将领,为大将军姜维所器重。当时姜维以诸葛武侯的继承人自居,屡次率军伐魏,与魏军在雍凉一带鏖战不休。张翼认为蜀汉国小民劳,应该休养生息,不宜穷兵黩武,但是姜维没有接受张翼的建议。延熙十八年(255年),姜维再次北伐曹魏,并在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,王经的部众死于洮水者数以万计。张翼担心魏国援军到来,内外包抄蜀汉军队,于是对姜维说道:“见好就收,不宜复进,一旦魏国援军到来,可能会功亏一篑。”但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姜维,认为张翼的建议是“为蛇画足”,后姜维果然为魏国援军击败。众人皆称张翼智虑深远,有先见之明。(未完待续)

来源:文史天地

 
主办:石首市博物馆
鄂ICP备15020208号-2  版权所有
Copyright 2016-2018 www.gsmlbw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安备案号:421081020000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