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文物保护 - 正文
文物保护
2000多年前的工匠可以做到“脱胎换骨”
发布时间:2020/4/17 9:09:51    
 

记得我国四大古典名著《西游记》第27回“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,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”。如何脱胎换骨”?今天就和大家分享2000多年前工匠勤劳智慧的结晶——“脱胎换骨”夹纻胎漆盘。

1982年,这件夹纻胎漆盘出土于荆州马山一号楚墓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它以黑漆为地,用暗红、朱红色漆彩绘,保存完好,色泽艳丽,纹饰为连续对称的凤鸟纹、卷云纹,布局严谨,灵动优美,极具楚文化特色,表达了楚人对凤鸟的崇尚,对自然的向往。是一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。

为什么说这件漆盘是一件“脱胎换骨”的文物呢?是因为它是用极其特殊且极难保存的工艺——夹纻胎制作的。

“纻”是苎麻、麻布的古称。夹纻胎的制作方法,先用泥土塑造模型,然后在泥胎上反复叠加纻布、漆灰,待器物干固后再脱去泥胎,留下夹纻胎骨,恰似“脱胎换骨”!之后再经过无数次打磨、修剪、装饰,最终完成为夹纻胎漆器。赞叹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的工匠精神! 

相比较陶胎、木胎、竹胎等漆器,“脱胎换骨”的夹纻胎漆器极其珍贵,经久耐用,优势明显。汉代小到几厘米的精致漆奁,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到高九百尺的硕大佛像都可制作,重量却轻巧,真可谓是“举之一羽轻,视之九鼎兀”。

来源:荆洲博物馆

 
主办:石首市博物馆
鄂ICP备15020208号-2  版权所有
Copyright 2016-2018 www.gsmlbw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安备案号:421081020000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