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文史天地 - 正文
文史天地
石首历史文化传承之思考,重温石首历史
发布时间:2019/6/25 16:22:40    
 

石首在远古时属洞庭湖古云梦泽国;在新石器时有五千年走马岭文化古城;在春秋战国时为“五霸七雄”楚的发祥地之一;在蜀魏吴三国鼎立时是蜀荆州要地。在五千年前,人类生存在这块原始的土地上,勤劳生活和智慧战斗,留下过许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物古迹,名人故里,风景名胜。有古城遗址之珍、名臣故居之秀、三国文化之粹、古刹堂皇之胜、名家诗文之最。

古城遗址:在石首境内,现已发现距今五千年前的有走马岭文化遗址,扈家岗大溪文化遗址,广藤岗龙山文化遗址、九佛岗商代文化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10处,商周遗址2处,秦汉遗址1处,古墓葬45处,石雕石刻物150余件。举走马岭遗址介绍,经考古专家鉴定为一座古城,四周城墙高出地面3— 7米,且古城之围有护坡河。城址内有古型房屋基痕,为多间式。出土文物有精致的石钺、石斧、石锛及陶器、木制葬具等,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史册记载,更有明清时的石首绣林古城、筑以砖城,周长1360丈,高1丈4尺,设有五门、东为镜湖门、南为观山门、西南为阜聚门、西为川至门、北为江浦门,五门并设有楼池绕城等。

名臣故里:在石首境内,以明代人文鼎盛,英才辈出,在朝廷为官者70余人,其中高官28人。俗有“石首三阁老”、“石首三相国一尚书两太史”之称。论官居清正者为礼部尚书杨溥,论身居高职者为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王之诰,论文学高超者为探花曾可前。还有礼部尚书张璧、礼部尚书袁宗臬。还有大夫、喻守初、喻上猷等。曾经明清历代皇帝,为他们辅佐朝政立功,谕旨在石首县城建有三相坊,尚书坊、探花坊、太央坊、御史坊、少史坊、太师坊等18座牌坊,还有书院、义学、武试场、宾兴馆、文昌阁、乡贤祠、孔圣庙以示旌表。同时,在古代名臣中,还有战国时期,吴越相争的大夫范蠡带着西施隐居石首桃花山,为之第二故乡,死后葬于鹿角峰。还有春秋时期,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在调弦口,弹琴断线遇见知音钟子期,二人结为兄弟,故石首也成了他人之乡。

三国文化:在石首境内,石首人将三国文化,自古至今,传为佳话。众所周知,说书段子,戏曲表演,重有三则在石首广为流传,并为茶社剧院的经典:一是刘备招亲绣林山。绣林山上张灯精彩,举行婚庆。日后建绣林十景,有绣林亭、锦帻亭、三义寺、照影桥,望夫台。二是曹操败走华容道。本来,历史记载曹操败走华容道,正是如今石首与监利交界之处,山峡有一处巉岩,叫倒马岩,曾使关羽战马跌倒,故有了倒马岩地名;三是关羽大意失荆州,当年关羽轻敌东吴年轻军师陆逊,结果失去荆州,自己掉了脑袋。而陸逊就是曾“在此将军解鞍”之地,即今石首市区的马鞍山。

古刹堂皇:在石首境内,古代寺庙建筑视为胜景。石首东岳山、南岳山秀丽山水,蒙宗教之神奇、钟天地之灵秀,山寺并存,尤如珠联璧合,观光佳处。当年南岳道观,模式千年,宫观规模,巍巍壮雄。冠以“小南岳”、“小武当”之誉。相应在绣林山旁的东岳寺和玉田寺,独具高山名寺的建筑艺术风格,殿堂楼阁,千年古刹,名扬湘鄂,威撼三峡。

名人诗文:在石首境内,由于历史胜迹甚多,引来不少名人游客至此,兴起对石首山水风光,寺庙古迹,留下了永恒的优秀的佳作。如唐代杜甫的《石首早发》、唐代吕温的《刘郎浦口》、后唐王周的《石首山》、北宋成师道的《范蠡庙》、宋代黄庭坚的《咏绣林十景》和《绣林亭》、《万石湾》,元代成友端的《八仙洞》、明代张璧的《马鞍山》、《锦帻亭》,明代刘寓生的《望夫台》、明代刘思贤的《龙盖山》、明代刘宗鲁的《三义寺》、明代曾可前的《章华台》、明代袁中道的《游石首绣林山记》、《石首城内山园记》、《游龙盖山记》、清代黄承诰的《文峰山》、清代曾素莲的《绣林山》、清代卫嘉的《照影桥》、清代李宗瀚的《调弦亭》、清代喻嘉才的《绣林景献记》等等。

可是近百年来,原始古迹尚存者已是廖廖无几,就是当年的名胜 “绣林十景”,也有如云过天空,一点痕迹都无有留下,无不让后人悲痛和心酸。是谁没有尊重历史文化?是谁破坏了历史文化?谁又是遭踏历史文化的罪人?只能说,假如无有国外的侵略战争,无有国内的军伐战争,无有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,无有打砸抡和瞎指挥;如果历史的人们都在继承传统文化,保护文物古迹,可能整个中国包括石首历史文化名胜会保留至今,像天地的存在那样久远,永恒不衰。那些改朝换代的战乱岁月,导致历史文化的破坏和消失,只会给当今处于改革开放和谐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,负重拯救历史文化和传承创新的大任务。

群起抢救文史资料

石首经过多次反时代潮流的番天复地、暴风骤雨之后,历史文化的资料犹如焚书坑儒,即幸存片纸也如漂泊大海。可是在历史无情的长河中,却有人在风雨里争得阳光,石首出现过一批文化领军人才、文化名人、各类文化拔尖人才,是他们领军深挖石首文化资料,发掘石首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,尽管历史文化资料点滴,但一鳞一爪,也如获是宝。他们不亏是石首文史的学者、爱好者、收藏者、建设者。

先说,“极左”岁月,在石首大胆公开乾隆丙辰《石首县志》的第一人。1958年秋,石首正处于大跃进时期,当时的中共石首县委办公室主任罗谦本冒胆决定,主持编修新版本《石首方志》,口号继承传统文化,推陈出新。然而无有石首旧志参考,于是特派办公室人员王谦广、曾凡林、吴在荣赴省进京,去国家图书馆宣誓立据借来清代《石首县志》,十日归还。借回后,罗谦本热衷苦读,安排办公室人员平植义,李传斌,龚邦志、张昌发等人解读,结合石首建国后的情况,编纂新的《石首方志》,果真日夜奋笔,十天借书,一月印志,所谓实现修志 “放卫星”。出版问世后,轰动全国,赢得修志老专家的好评和石首文人的喜爱。可是几年后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《石首方志》又作为“四旧”消毁,编纂人员惨遭陷害,无辜受罪。

“四人帮”粉碎以后,全国拨乱反正,1979年,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理顺地方地名文化,石首县以副县长袁国豪为组长、县人大办公室主任王谦广为主编,平植义、李传斌为副主编,李维军、唐崇彬、喻必香等编辑,编修著书《石首县地名志》。那时,调派李松山、贾增弟、程安化、冯中祥等人去北京图书馆借阅资料,复制旧志原版,从此,才始有清代《石首县志》,为撰写《石首县地名志》文化史料指南。从此珍藏的《绣林十锦》、《俞伯牙调弦》、《范蠡隐归鹿角峰》以及石首古代名人名臣故里等。光复石首志书,旁征博引。

多少年来,石首涌现无数的历史文化爱好者、收藏者和著作者,他们研究石首古今文化,发掘石首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收集史料编写新书,介绍石首,宣传石首,以悠久灿烂文化之辉,山青水秀之美,名胜古迹之最,激发石首人热爱家乡,吸引外地游客观览乡镇古城,博广荆楚文化,石首文化、绣林文化,对推动骨干文化企业加大力度,均起到了传承地方文化的作用。如《平植义诗文·地名掌故》,吕永昌著《我们石首好地方》、曾克平著《绣林十锦》、吴麟祥著《千秋节烈孙夫人》、张桂香著《新编石首通》、群艺馆著《石首民间故事传说集》、石首政协文史专委著共十二期专辑,以及大册出版物《石首县志》、《石首方志》、《石首县地名志》、《中国共产党石首简史》等。特别是他们酷爱石首文化、刻苦深究石首文史,大胆在全国级的文史杂志刊物上争鸣,使得全国有争议的名史,如“刘备招亲绣林山”、“伯牙调弦口”、“范蠡隐归桃花山”,载入石首史册,为石首历史文化增添了异色光彩。

今年,石首政协出版问世《石首山水寺庙文化》文史资料著作,长达21万余字,全书由石首山文化、水文化、寺庙文化,附录旧志摘文组成,反映石首建治以来的历史,正如市委书记余红星挚序所说: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石首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和地理文化资源,是了解石首,宣传石首不可多得的好书。石首政协主席刘益俊非常重现发掘石首文史,当他从市委机关走进政协机关后,相继亲自组织出版石首文史数集,早在他心中腹稿着《石首山水寺庙文化》,一致痛愁资料,了却心愿,现在出版问世,可说是他八年策划,一年实现。

以上引鉴石首历史文化,介绍纂写石首文史资料的领军人物和写作者,可敬他们对石首历史文化热爱,对石首后人负责,其精神可谓拔树寻根,绝世超伦。伏百里乡土,弯腰笔耕,默默留下了永恒的墨迹。

难得市民文化诤言

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工作精神,推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,对传承石首历史文化某些失真或失落的话题而诤言。

显彰石首古文化标志。在石首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中,那些属于历史文化的重点?选择重中之重作为石首的文化品牌,在市区中心树立它为标志,而永久纪念。譬如说,监利县有伍子胥、公安县有“三袁”、洪湖有贺龙……石首城区在历史上有皇帝谕建的名臣三相坊、尚书坊、探花坊,(纪念名人杨溥、王之浩、张璧、曾可前)绣林十景等,点缀建设,实现完美的旅游城市。

复壮靓饰石首山。石首历来将平原之山峰、喻为朵朵鲜花、珍珠宝塔,自然天成的锦绣画卷,难得的江南山景风光城市。然而,过去遭致炸山采石,如今又来劈山建房,连石首山也被藐视城建规划,横七竖八的民宿楼房所覆盖。众所周知,石首山为治置之根,故人云:“石首者,自此而首也。”唐代诗人王周诗赞:“石击崔峨占上游,廻存浓翠向荆州,空闻别有回山力,却见长江曲尺流。”诗文写照石首山江边以水击石,能听到曲流之声,赏绿色林木之美,山下有万石湾,古人常在此钓鱼,观览乃一片胜景。亦为“绣林十景”之四“万石湾”。建议复壮靓饰石首山,求得有关部门“退房还山”,在遗址上建“石首山”亭,雕塑名人诗词以纪念。

理顺市区街道名称,有人说,市内有两个办事处,依山派生得名,其名称和属地却与山名不相吻合,常引外来客人误会。即绣林办事处设在笔架山范围内,而笔架山办事处设在绣林山范围内。有人说,石首城区新建的“建宁大道”,它西起于高陵岗明臣杨溥故里,拟弘扬石首名人杨溥,可为“杨溥大道”。因古建宁县城在今调关镇槎港山,未有必要在石首城区取建宁大道之名。有人说,石首城区新建绣林大道,引用了石首三国文化之精华,“刘备招亲,锦绣如林”。又在绣林大道的洞口上建筑亭阁,有“龙凤呈祥”之意,妙为石首历史文化的标志,正是石首三国文化遗产的璀灿珠矶。然而,在洞口之上挂着“界山口”三字,极不衬托绣林大道,可改写 “界山口”为“绣林门”。再说,真实的界山口并不在此,且流传的界山口故事不宜作石首古文化的标志。

拯救绣林山公园。绣林山及绣林山公园,过去是古绣林明珠,三国文物古迹名胜,百年已惨遭破坏。当改革开放兴起之初,石首人怀念“绣林十景”,自发复修绣林亭和望夫台,一时唤得游客喜爱。可是后来管理自流,任人糟蹋,多年失修使配套景点残缺,门前高挂的“绣林山公园”牌匾,早已被人盗走。那块牌匾上的字,曾经是张祖新市长托石首文人,艰辛赴京数千里,敬请著名文学家曹禺先生亲笔书写,失去珍品可惜。

倡议建立抗日英烈纪念碑。石首人民难忘抗日战争牺牲的英烈,常记起绣林太平坊的皂荚古树。曾经石首报社记者吕永昌采访报导过“斑斑血泪万人坑”,记述1943年至1945年期间,皂荚古树是侵华日军屠杀石首人民的行刑场,日寇在这里杀害的中华儿女二万人之多,石首城一时沉侵在血雨腥风之中。为了不忘血泪仇恨缅怀先烈,也曾有作者向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稿“皂荚树下一堂课”,而进行全国广播,曾哄动一时,影响极大。今为了对后人,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,呼声建立“皂荚树抗日英烈纪念碑”。

最后,本文重申市民并非贬义建设石首香港城,石首国际大酒店,以及石首之阁楼纽约、华盛顿、莫斯科、东京、伦敦等,本意在于立足建设石首,热爱家乡、传承石首历史文化,打造石首旅游城市、像北京人热爱大前门、王府井,武汉人热爱黄鹤楼、汉正街那样。愿文化工作者志同道合,望择其善者而从之。

(来源:弘楚石首网)

 
主办:石首市博物馆
鄂ICP备15020208号-2  版权所有
Copyright 2016-2018 www.gsmlbw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安备案号:42108102000061